证券交易APP 东江快评丨从《一碗猪脚粉》亮相文博会看河源城市名片打造
上游原材料市场:石脑油日本市场价格继续下降证券交易APP,为449.50美元/吨,-6.13。丙烯单体亚洲市场FOB韩国在920美元/吨,0;CFR中国为935美元/吨,-10。国内山东市场丙烯价格为7625元/吨,0;西北地区为7250元/吨,0。
6月7日至11日,第十九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。河源展团携168个产品和项目精彩亮相,其中就包括独具特色的河源米粉,《一碗猪脚粉》同步亮相,引起与会人员关注。
河源饮食文化历史悠久,风味独特的东江菜深受人们的喜爱,已成为东江文化特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随着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,河源美食逐步趋于完善,开始更具有内涵和文化品位。
时下,从地标建筑到标语口号,让美食为城市代言正成为新的一股潮流。尝到美食红利甜头的网红城市,从华灯初上到夜色阑珊,氤氲烟气中食客们大快朵颐的身影络绎不绝。每逢节假日,各地热门美食名店更是座无虚席、大排长龙。
随着城市发展和旅游市场日趋成熟,将美食作为河源城市新名片进行打造正当其时。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,河源该如何趁势而上,以美食为媒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?
一
河源有什么?
传承千年的特色 历久弥新的美味
河源是广东盛产名优农副产品的主产地之一。近年来,河源市致力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、果盘、米袋子、茶壶,在做强自身产业的同时丰富了大湾区市民餐桌。
——底蕴深厚的人文,是河源美食的灵魂。
作为客家先民南下开基之地,河源又称槎城,是岭南文化发祥地和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,是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最早的地区、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。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、风俗习惯,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,诞生了各具特色的美食。饮食文化生动再现了一方水土的人文特性,千百年来,自然与人文的精妙交织,为槎城盛产美食埋下了天然伏笔。
——传承百代的特色,是河源美食的底气。
客家菜是粤菜的三大地方风味流派之一,河源客家菜作为客家菜“东江流派”的重要一员,在广州、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久负盛名。客家菜素来以味道咸香、浓郁出名。食材一般都是最地道、最本地的新鲜作物,通过炖、焖、煮、煎等多种方法,不追求摆盘精致、工序复杂,一煲汤、一道菜,不动声色间就能烹饪出美味佳肴。
——历久弥新的美味,是河源美食的潜力。
河源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在粤港澳大湾区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名气,比如桂山茶、老隆牛筋糕、客家糖环、客家米粉、酿鸭饭等众多客家美食深受食客喜爱。近年来,河源推动实施“河源客家美食大师工程”,不断把优质绿色食材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,呈现出强劲的绿色发展潜力。
如今乘着预制菜的东风,走进河源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商超,既有独具本地特色的预制汤米粉、五指毛桃鸡、盐焗鸡等“硬菜”,也有糖醋排骨、宫保鸡丁、鱼香肉丝等家常菜,只需简单加工,就能成为一道道美味,吸引了不少顾客选购。
在“不变”与“变”的长期探索中,河源美食的活力与价值更加凸显。
二
为何要打造美食名片?
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推进文化产业创新
作为旅游大市,近年来,河源围绕建设“客家古邑、万绿河源、温泉之都、恐龙故乡、红色经典”的城市品牌文化,依托地方文化资源,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,文体休闲娱乐业、旅游购物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。
对游客而言,一个地方最吸引人的除了自然景观,还有独特的人文环境。时下,美食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,如重庆、西安等,因其独特的美食名片,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既为河源打造美食名片提供了良好契机,也为河源对外展示客家美食提供了绝佳平台。
——“美食+旅游”,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。
“美食+旅游”正在成为新时代文旅标杆。时下,河源正全力冲刺开足马力创建万绿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美食文化是旅游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,“美食+旅游”的融合,既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品尝河源菜,又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。
——“美食+农业”,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。
河源农业区域格局特色鲜明,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、自然气候和丰富的水土资源,近年来,连平鹰嘴桃、和平猕猴桃、东源板栗、紫金蝉茶、连平南药、龙川油茶等系列农产品畅销全国。河源菜大部分以本地特产为原料,更具有区域性和本土特色。大力推进河源菜品牌打造,不但有助于做强做大河源菜产业,更有利于助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。
——“美食+文化”,有利于推进文化产业创新。
美食文化作为河源的传统文化之一,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更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。通过对河源菜的研发和推广,可以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发展。就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,河源展团展示的“猫头狮”“墩头蓝”“忠信花灯”“泥鸡”“手擎木偶”等文创产品,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。
时下,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竞争内容发生着深刻变化。围绕城市宣传营销这一新课题,河源亟需把打造美食名片作为破题之道。
三
河源缺什么?
“养在深闺少人知” “只有星星缺月亮”
尽管河源美食有丰富独特的资源和条件,却很多时候还是“养在深闺少人知”,“只有星星缺月亮”。
其一,整体名牌效应有待提升。河源一些传统名菜和名店虽然成长较快,但由于缺少对河源美食文化的挖掘等,整体名牌效应暂时还不是太明显,很多时候是“只有星星没月亮”,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依然有限。
以河源米粉为例,“河源猪脚粉,神仙也打滚。”这是在河源当地流传许久的说法。无可否认,河源的之前探索实践可圈可点,但要闯出大名堂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。比如推进米粉全产业链、全业态融合发展,支持米粉餐饮龙头企业在全国布局,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;发挥米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,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米粉产业集群,实现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,等等。
其二,缺乏对美食文化的集中包装推介和宣传,难以形成规模和口碑效应。时常有外地朋友来河源游玩,晚上兴冲冲地来问能代表河源美食的美食街在哪里?但很难找到一条能代表“河源味道”的上档次有规模的美食街。虽然近年来河源一些县区举办过美食节,时下流行的网红夜市也热闹非凡,但真正推介河源美食的元素还是偏少。
其三是消费场景相对单一,缺少集食品品鉴、文化创意、社群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消费新场景。这就要求河源美食在加强品牌建设过程中,全力推动产业融合,聚焦消费新需求,推进餐饮和旅游、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,努力提供更丰富的餐饮消费体验。
四
河源怎么办?
把家乡美食转化为城市名片
美食品牌也好、城市名片也罢,都必须坚守“长期主义”的理念。推动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,需要有全局思维、系统谋划,在延链、补链、强链上下功夫。
引导是前提。做好地方特色小吃的品牌建设和保护。一个有知名度、影响力的区域品牌,往往能够衍生孵化出整条产业链和产业集群。品牌是质量、服务与信誉的重要标志,在打造区域品牌的过程中,也在倒逼河源对品牌建设工作提出更高标准,尤其是在高端品牌打造方面更需要引起重视。
“走出去”是关键。不妨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扶持河源美食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,通过市场有序竞争、调节整合资源,发展壮大餐饮业主体。在政策引导支持下,企业要积极作为推动美食产品“走出去”,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,打造出一批叫得响、卖得好的地方品牌。
人才是根本。美食产业的发展壮大,人才是关键。一是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向餐饮业集聚,优化餐饮业人才素质和结构,提供人才保障;二是完善美食人才培养机制,可通过鼓励职业学院开设美食专业课程,培养从事美食研究的高层次人才。如河源有些院校开设了烹饪专业,便让不少学生通过学习厨艺实现就业的同时,实现粤菜文化代代相传。
宣传是抓手。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关键在于宣传出去。对河源的餐饮企业、美食产品等进行包装宣传推介,让河源美食进一步走出河源、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,把家乡美食转化为城市名片。
随着河源“融深”“融湾”步伐不断加快,“工作日在湾区,节假日在河源”的现象将会愈加明显,这便是河源打造美食名片的大好机遇。既要让游客来了有地方可吃、有东西可看,也要让游客走的时候有手信带走、有回忆可留住。
美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。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旅客,一种味道便足以告慰心灵。让美食成为留住美好记忆的城市名片,以打造美食品牌带动城市旅游和招商引资,对河源而言可谓机不可失,时不我待。假如说“万绿河源”让人近悦远来,“食在槎城”将会让人流连忘返,这样的河源值得来一场邂逅!
南方+记者 魏金锋证券交易APP